个案护理论文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
我院中心手术室护士35人,其中护士9人,护师11人,中高级以上15人;学历:本科27人,大专8人;手术间11个,年手术量近1~1.2万台,分6个专业组开展工作。手术种类:微创47.3%,开腹手术41%,其它11.7%。
1.2个案追踪管理实施方法
1.2.1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结合我科工作性质,定个案追踪管理法为针对个案进行的手术全程护理服务过程的连续追踪。由护士长负责,各专科小组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善于管理、职称高的护理骨干,经科室、护理部全面考核后备案任命为科室内审员(追踪管理小组成员)。科室内审员由6人组成,小组成员每月对科室存在主要问题(如制度落实、流程缺陷、护理事件等)进行归类总结,根据优先原则进行追踪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1.2.2建立追踪管理工作制度
科室组织多次专题学习,提高全科护士对此制度的认识和实施制度的方法、意义,要求全科人员参与实施。在实施初期明确执行者,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管理者结合各组工作重点和目标情况,通过参与,发现流程、制度、系统、个人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前瞻质控,持续改进各项工作。
1.2.3实施个案追踪法具体步骤和方法
采用PDCA工作程序将6个专业组整合为妇产儿和大外科系统开展工作,其步骤:
(1)确定追踪个案。
每月根据各种途径的满意度调查、临床医护意见反馈以及科室自查反馈情况,将各种问题分类为四种质量管理缺陷(核心制度落实、流程优化、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安全及风险评估等),并结合科室每一阶段工作重点进行追踪,按优先解决问题原则确定当月跟踪个案,病例选择为择期手术,一般情况正常,麻醉分级ASAⅠ级的患者。
(2)分组跟踪
由不同管理者负责跟班完成个案追踪,必要时护士长参与协助。如N1级护士患者安全转运个案跟踪关键环节:术前评估、转运工具选择、手术患者核查制度落实、转运中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交接重点等。
(3)发现问题,找寻个案发生的原因。
追踪管理小组成员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利用鱼骨图、头脑风暴法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出个案发生的相关原因,在事件的每一个过程中列出可能造成的因素,如从管理者、参与者、流程设置、患者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外在环境因素等方面罗列问题原因,再通过查看病历、工作流程、现场各种资料等收集信息,找寻问题根本原因所在。
(4)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针对问题,与各专科护理小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导实施,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5)效果评价及反馈。
追踪管理小组通过对个案追踪实施的实时监控及对过程的跟踪,建立科室质量指标本底数据库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并给予分析总结,及时反馈,杜绝隐患、缺陷重复出现。
1.3评价方法
管理者通过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借助专用评价表,对改进后的工作进行评价。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护理管理质量成效、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应用个案追踪法实施质量管理,使护士学会了换位思考,并将患者成效和健康结局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关注患者就医的每个细节,为患者提供专业、个体化护理,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科室管理者通过参与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能深入追查有疑问的环节;且能从患者的角度看护理服务全过程,及时发现制定的流程、制度存在的缺陷,便于及时修订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流程,再次组织学习,做到人人知晓,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个案追踪法贯穿于手术室护理服务全过程,通过实施1年结果表明,护士服务理念转变,责任意识增强,环节质量追踪到人,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到位,无缝隙连接护理服务体现于护理服务全过程,各项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明显提高,成效显著。个案追踪法是基于科学数据持续改进各项工作,但在实操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室护理骨干和管理者对各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意识和使用能力不强,建议医院上级部门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培训,提高管理者全面管理能力。科室质量管理成效通过个案追踪法体现在患者接受的全程护理服务中,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管理者关注点仍以护士工作是否落实为主导,对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计划是否有个体性、针对性,患者的护理结局等关注较少,未能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是今后管理努力的方向。
个案护理论文范文篇2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 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 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个案护理论文范文篇3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新晨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新媒体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