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消胆夺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气消胆夺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气消胆夺的拼音
气消胆夺怎么读:[qì xiāo dǎn duó]
气消胆夺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畏惧到极点。
成语“气消胆夺”分开解释
气的意思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
7.欺压:受气。
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消的意思
1.消失: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红肿已消。
2.使消失;消除:消毒。消炎。打消。
3.度过(时间);消遣:消夜。消夏。
4.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消说。只消三天。
5.姓。
胆的意思
1.胆囊的通称。
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
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
4.(Dǎn)姓。
夺的意思
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
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
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
4.使失去:剥夺。褫夺。
5.失去:勿夺农时。
6.作决定:定夺。裁夺。
7.(文字)脱漏:讹夺。
气消胆夺的出处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气消胆夺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气消胆夺的相关话题
气消胆夺的意思
气消胆夺百问中文
海屋筹添: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
马勃牛溲: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高牙大纛: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成语【气消胆夺】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21:40
- 上一篇:气忍声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