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文存质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弃文存质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弃文存质的拼音
弃文存质怎么读:[qì wén cún zhì]
弃文存质的意思及解释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成语“弃文存质”分开解释
弃的意思
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
2.姓。
文的意思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
2.文章:散文。议论文。
3.文言:半文半白。
4.指文科:文理分科。
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
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
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
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
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
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存的意思
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
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
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
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
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
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
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
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
9.姓。
质的意思
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质。变质。
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质。流质。
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质钢。按质论价。保质保量。
5.朴实:质朴。
6.询问;责问:质疑。质问。
7.抵押;抵押品:质押。人质。
8.古又同“贽”。
9.古又同“锧”。
弃文存质的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
弃文存质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弃文存质的相关话题
弃文存质是谁提出的
弃文存质是什么意思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诸子百家: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无声无臭: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开疆展土:同“开疆拓土”。
成语【弃文存质】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21:41
- 上一篇:弃伪从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