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干避湿

煨干避湿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煨干避湿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煨干避湿的拼音

煨干避湿怎么读:[wēi gàn bì shī]

煨干避湿 wēi gàn bì shī

煨干避湿的意思及解释

见“煨干就湿”

成语“煨干避湿”分开解释

煨的意思

1.把食物直接放在带火的灰里烧熟:煨白薯。

2.一种烹饪方法。把原料放在锅中,加较多的水,用文火慢煮,物烂时再放进盐。

干的意思

[gàn]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

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

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

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

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

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

[gān]

1.古代指盾牌:干戈。

2.姓。

3.冒犯:干犯。

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

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

6.水边:江干。河干。

7.天干:干支。

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

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

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

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

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

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

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

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

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

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避的意思

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

2.防止:避孕。避雷针。

湿的意思

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湿度。潮湿。地皮很湿。衣服都给雨淋湿了。

煨干避湿的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煨干避湿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

煨干避湿的相关话题

煨干避湿的意思

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家常里短:犹“家长里短”。

铜头铁额: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南航北骑: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潜神嘿规:专心谋划。

成语【煨干避湿】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3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