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沆瀣一气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沆瀣一气的拼音

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

沆瀣一气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
成语出处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繁体沆瀣一氣
成语简拼hxyq
成语注音ㄏㄤˋ ㄒㄧㄝ ˋ ㄧ ㄑㄧ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沆,不能读作“kēnɡ”或“kànɡ”。
成语辨形沆,不能写作“沉”;气,不能写作“起”。
近 义 词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反 义 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
成语例子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英语翻译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成语故事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成语沆瀣一气的相关内容

沆瀣一气怎么读

沆瀣一气的意思

一尘不染: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滚汤浇雪: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必然成功

神差鬼遣:同“神差鬼使”。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成语【沆瀣一气】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2:48